死亡驱力
死亡驱动力(death instinct / death-drive)又被称为毁坏冲动、攻击本能或死本能;这是一种要摧毁秩序、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。"死本能"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主张,这种学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动。而达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。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,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。只有在死亡--这个最后的休息里,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。生命由无机物演化而成,人从黑暗、温暖而平静的子宫而来。睡眠与死亡的境界与人所来自的地方条件相似,所以生命一旦开始,一种意欲返回无机状态的倾向随之而生,这就是死亡本能的来源。平常所谓的攻击驱力,可以说就是死亡本能的演生物,只不过只将毁灭的对象从自身转移到他人而已。当指向外界的攻击驱力因受到障碍而无法满足时,便会转向攻击自己(例如自杀)以图自我毁灭。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。死亡是生命的终结,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,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。只有在此时,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,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。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、破坏、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。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,导致个体的自责,甚至自伤自杀,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,导致对他人的攻击、仇恨、谋杀等。
举些例子:你们有没有在看到绝美景色时候会产生一种可能会希望个体消失、消融在景色中的冲动?在爱情关系中,情侣在做爱时达到了极度高潮体验,也会有种'如果死在此刻就好了’的感觉?又或是曾经有过从高处跳下的冲动么?曾经想投身飞驰的车流么?曾经不可遏抑地想到自己被溺死、被刀割的场面么?虽然以上的种种都是冲动性质,你未必会实现这种冲动,不过以上的这些一刹那出现的念头种类,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出现过。而这些种种表现,其实都是你的死本能作崇。死本能的向外体现表现为伤害人,这个通过以战争为最高形式表现出来,而对内的发展就是自残行为。心理机制也是防御,是逃避和放弃的防御机制。总的来说,死本能就是表现为毁灭,无论是自我的还是对外的。
与死本能相对的是“生本能”(爱欲),“生本能”包括人的自卫本能和性本能,是指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和繁衍壮大本能。具体表现为你的性欲,性冲动和性交能力以及自我躯体保护和心理保护。比方说:看到适当的异性,会引发起你的性冲动,想与之性交。这就是你的生本能的体现。不要以为这个念头很肮脏,这样的念头无论男女都会有。这只是人的生本能的很正常的体现,只要还是在生育年龄阶段的人,无可避免的会有这么一个“滥交”的冲动念头。自我躯体保护比较的容易理解,就是当发生危险的时候,自己会意想不到能做出保护自己的行为。就好象要往下掉的时候,力气增大的N倍,紧紧抱住东西不让自己往下掉。这其实也是你生本能的表现.人们常说的本能。而心理防御机制就复杂多了,但都是出于保护原则。比如自己喜爱的人死了,内心会一下接受不了这个信息,继而会先否认,说那是假的,没有死。这个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叫做否认,在这里的表现是是为了避免打击过大,好让心理承受有一个缓冲的过程,再慢慢接纳下来。总的来说,生本能就表现为使自己不受伤害和繁衍。
弗洛伊德认为:生与死的本能我们都与生俱来,也终此一生不会变。这是人心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两种本能力量。